甄文艳,绥芬河市第二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坚守农村教育23年,她享受着教书育人的乐趣,感受着与学生共成长的幸福。甄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18年,她像妈妈一样,关爱着每个孩子。她曾获得市级先进个人、市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19年获得省级模范教师称号。她用青春和热情谱写着朴实而华美的教育乐章,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着力量。
用爱耕耘,静待花开
心中有大爱,眼中有学生。一次小小的肯定,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击中学生柔软的内心,成为学生发生转变的力量。
小航同学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甄老师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对他加倍关怀,经常和他聊天,谈生活、谈理想,让他认识到自己是妈妈的主心骨,是家里的顶梁柱,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交流中,小航同学真诚地向甄老师说明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做事没有责任心,自控能力差,他主动提出为班级做点什么。针对小航的性格特点,甄老师让他负责管理班级的花,没想到他管理得很细致,定期浇水,修剪枝叶,提醒班级同学爱护班级的花。管花虽是小事,却让小航看到自己能够认真地做好一件事,从此,他的眼里充满了自信的光。
当一个集体拥有凝聚力时,它会充满仁爱、温暖、希望与力量,每个个体都会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收获感、满足感与幸福感。2014年“十一”长假期间,班级的小志突然打来电话,一个九年级的大小伙子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小志的家长决定带着他去外地打工,他需要转学,然而小志却不想离开这个班级,不想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甄老师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孩子想留下的决心,虽有多重顾虑,小志要面临中考,还要独立应对三年高中生活,仍是坚定地同意了。
随后的日子里,甄老师领着小志四处找房子,不厌其烦地和房主说明孩子的情况,也遇到了很多热心的房主,后来,终于租到可心的房子。同时,甄老师向学校反映了孩子的情况,平时让小志在学校住宿,周末回出租房。有一天,甄老师发现小志手上、脸上长了很多红疙瘩,翻起袖子手臂上也是。家长不在身边,甄老师就担起了家长的责任,及时领孩子去医院打上针才放心。事后小志要给甄老师治病的费用,甄老师怎么都没要,她只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不要让家长担心。后来,小志考上了高中,仍然是独立面对自己在绥芬河的日子,但他始终保持和甄老师汇报自己情况的习惯。小志在甄老师的关怀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心怀热爱,不断前行
2005年,根据学校的安排,开始了她的数学教学工作,面
对工作转换,她没有任何怨言,她说学校把她安排在这个岗位是对她的信任,她必须全力去做好。
刚开始进行数学教学时摸不准门路,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去思考学生数学思想、知识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为此她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认真倾听教研员的指导,明确了数学课堂的核心是本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是什么,形式要为数学知识本身所服务的,第一次听到了数学课堂被用数学故事来描述,用欣赏的角度来认识数学,数学是自然的,是可以理解的,她被这样的词语所吸引。
为了克服跨专业教学的困难,在备课过程中,她需要查阅各种资料,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在教学的同时,做好积累工作,在此期间有多篇论文获奖。为了让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与提升,她积极参加牡市级,绥市级赛课活动,荣获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质课。
温情家访,助力成长
家校合作联动,助力孩子成长。虽然家校合作的方式多样,如家长会、微信电话沟通、家长到校个别交流等,但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便是家访。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家,才能多方面、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如家庭氛围、学习环境等,才能听到家长真实的想法,才能真正拉近学校与家长的距离,才能精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给家长支招。多年班主任工作中,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家访近200人次,特别是对北寒等农村学生家访时困难特别大,自己不会开车,只能坐线车,有时候在路边要等一个小时,冻得手脚发麻。
谈到家访,甄老师最诧异的是孩子见到老师不是害怕而是满心欢喜,热情洋溢,拉着老师的胳膊把老师带到家里,恨不得把自己所有好吃的都拿出来,感觉家访后孩子和自己更亲近了。谈到家访,甄老师最欣慰的是家长能够把自己的担忧、抱怨全部清盘而出,有时还有各种诉苦,把她当成朋友一样。谈到家访,甄老师最开心的是家访后看到家长和孩子愁容和阴霾散去的笑脸。就是这样真诚地与家长沟通,甄老师得到了更多家长的支持。
班主任工作已经融入了甄老师的生活,成为她的一种习惯。让她分享经验,她会羞涩地说,没有什么经验,只是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甄老师喜欢于漪老师说的一句话“我的肩上,一边挑起的是学生的未来,一边挑起的是国家的未来。”教师这一职业的伟大不就体现在这里吗?甄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这份事业中浸透着她的辛劳与汗水,是她最宝贵的财富。甄老师会在教育岗位上继续挥洒青春与挚爱,收获快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