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牡丹江市第二十四中学教师。2000年7月,她放弃进入市直属学校的机会,来到了乡镇中学。从教23年来,她坚守初心,为乡村孩子们写下诗和远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先后荣获牡丹江市农村优秀教师,市优秀教师,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打造高效课堂
“林木茂盛,必先固其根。”刘老师深知知识对于乡村孩子的重要性,她认真钻研教学,将自己对教育、对英语课堂的热爱传递给学生。因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她不断查阅相关书籍,通过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心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研磨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一遍一遍地应用于课堂。乡村孩子基础薄弱,她就从零基础抓起,课下效率低,她就狠抓课堂,写练结合,不断尝试总结,不断探索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反馈,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她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积极与同事们一起参加教研活动,参加市级讲座,指导年轻教师赛课。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科研成果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在各类赛课活动中,她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十余次,她的《奥利弗》一课受到教研员及同行教师的一致好评,“她对英语课堂的钻研,特别适合乡村孩子英语的学习,经验丰富。”教研员如是说。
春风化雨,向阳而生,愿做心灵导师
她一直承担初高中跨学年教学任务,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连续多年任高三毕业班的英语教学。由于学校地处郊区,许多学生寄宿在校外的“小饭桌”。记得她班里有一个学生叫小超,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因长期居住在“小饭桌”,所以性格比较内向,常出现情绪波动,有时甚至不想上学,父母打电话也不接,她就去“小饭桌”找小超,和他谈心,和他探讨高考薄弱科目的学习方法,最让小超感动的是刘老师为他精心准备了一场生日会,事前小超毫不知情,当刘老师手捧蛋糕走进班级带领全班同学为他唱起生日歌时,小超感动的潸然泪下。从那以后,小超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并在高考时超常发挥,考入自己心仪的大学,多年来每逢节假日小超都会给刘老师送上温馨的祝福。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她经常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人民空军摇篮纪念馆,她坚信爱国教育始终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每次参观后,她都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她组织的班会“我爱祖国的蓝天”荣获了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市级证书。她获全市班主任技能大赛一等奖。在普通的乡村校园里,她用爱心默默地陪伴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谱写无悔芳华
她始终以党员教师的身份踏实地耕耘在乡村教育的舞台上。由于多年的辛劳,使刘老师饱受病痛折磨,支气管扩张已经严重到了咳血的程度。每次犯病时,她都怕去医院治疗耽误时间,偷偷地吃大剂量抗生素类药物进行维持。即使去了医院,她勉强待了两天,就急匆匆地揣上大夫开的药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校领导和同事们看到病弱缠身的她都很心疼,“刘老师,你多休息两天吧,你这脸色太差了,养一养身体吧。”“班级里的孩子们都等着我呢,我没事儿,能坚持。”她总是义无反顾地回到学生身边。
对于学生,她奉献自己全部的爱;对于工作,她释放自己全部的光;对于家人,她竭尽自己全部的力。但当别无选择时,她更多的是对家人的无限愧疚。那一年,爱人被查出脑垂体瘤,孩子才上小学四年级,她把孩子托付给年迈的婆婆,陪着爱人到北京做手术,出院后她没有请假在家照顾爱人,直接回到教学岗位,只有她知道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打击是怎样的痛彻心扉;那一年,刘老师的儿子上高三,正直她带高三毕业班,她披星戴月和学生们奋战高考,全然顾不上挑灯夜读的儿子,只有她知道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需要怎样的执着坚守。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她没有耽误工作,这一年高考,她教的班级有4名学生考上了本科院校,在生源质量较弱的郊区中学,难得考出这样的成绩,她得到校领导和家长们的赞许。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她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学生们,党员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在她身上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