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流深,润物无声
齐晓玲,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政治教师,教务处主任。杏坛耕耘27载,她始终战斗在教学一线,承担高中思政课教学工作,连续8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是她的座右铭。无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工作,她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和奉献奋斗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27年的不懈努力,她用爱心、奉献和智慧把“做得更好”的誓言变成了现实。
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于奉献中彰显人生价值
作为市政治学科带头人,齐晓玲同志精心钻研业务,潜心研究教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她把自己潜心研究的教学成果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一切需要的人。她将多年高三教学中总结的两万五千余字的复习笔记与自编题型训练试题集,无私地分享给每一届的高三教师,尤其是第一年上高三的年轻教师,她都要带着随堂听课,详细讲解复习笔记的用法,逐道讲解题型训练的思路,带动政治学科团队共同成长。她所带徒弟安莹雪老师,获得市“教学新秀”称号,在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征题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市级“优课”二等奖;指导周永青老师做《一带一路你我共享》和贾雨颜老师做《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课,分别在市普通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研讨会中进行展示,获得好评。齐老师宽阔的胸怀不仅体现在关心政治学科教学和教师成长上,她还利用自己的个人专长积极服务社会。仅以今年为例,2月末,她担负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解答学习中困惑的任务,提供了电话号码,并坚持24小时开机。疫情期间,接受传媒集团新闻综合节目的采访,向全市人民介绍线上教学的特点、注意事项和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的相关措施,帮助大家缓解疫情带来的压力;七月初,又做客交通广播,为疫情常态化下的高三学子和家长答疑解惑,解读参加高考防疫相关注意事项,受到社会好评。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在生活与工作中传播着正能量,树立起新时代“四有”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于传道授业中解惑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她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政课,把立德树人真正落到实处。
她擅于掌控教学方法,擅长挖掘教学资源,更擅长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把大家认为的理论说教式的思政课变成生动、思辨、探究、能力提升的知识广场和德育阵地。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这位伟大的药学家如何带领她的团队克服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的过程,就成为她的思政课取之不尽的宝藏,她以“青蒿素”发明历程为素材,精心设计了《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获省优质课一等奖。每年一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是齐老师思政课堂上的热烈话题,带领学生齐唱国歌,指导学生模拟人大代表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建议案,培养着每一届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与浓浓的家国情怀。她的《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权力机关》一课,获省优质课一等奖。疫情的肆虐也没能阻挡齐老师爱的教育。以钟南山高铁上闭目养神为封面的精美PPT,是齐老师带领高三政治备课组精心准备的高三时政热点复习课——“疫情防控下的哲学思考”。精准的选材角度,满载爱心的设问,极具启发性的例题解析,让疫情压抑下的高三孩子释放了压力,与教师取得了情感共鸣,于感动中掌握了知识。
齐老师既能教好书,更能育好人。齐老师的学生爱记笔记,因为她自费给学生买各种颜色的彩纸,对彩纸的喜爱冲淡了作业的枯燥;齐老师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她把学习任务拆分好,每个学生都拿出自己认为最优秀的这张作业,搜集起来就是班级独特的政治习题集。装订起来挂在班级前面,有空就过来翻一下自己的作品,顺便就看会了其他的知识;齐老师的学生获奖的机会特别多,她总是用自己的工资买漂亮的笔记本、德芙巧克力、百乐中性笔来奖励学生。班级前五名有奖,进步幅度大有奖,单科前三名有奖,诚实守信有奖,跑操不偷懒有奖,认真值日有奖。有人说她花钱哄别人家孩子,她却说:“这花不几个钱,如果小小的奖励就能激励这么多孩子们进步,这回报率可太高了”。这两年齐老师连续教高三,因爱人常年在外地工作,她体会到一个人带孩子的不易,所以格外关注单亲的学生。她偷偷地与有困难的家长取得联系,在家长忙不开时为孩子买晚饭,经常与孩子谈心,尤其是在成绩下滑时,她总是先为孩子找好借口,鼓励开导他们,并送上学习的工具书,额外多批卷子,用午休时间为孩子讲题、考默写,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关心而快乐地学习。在她与团队老师共同的关心爱护下2019届的毕业生钟沛涵文科613分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2020届文科普班毕业生王佰瑞,一个曾经一度陷入抑郁的学生,最终考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这样的成绩给二中全体师生送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研引路开拓创新
唯热爱方持久。虽已年近五十,齐老师依然以年轻人的朝气,探求着落实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2017年齐老师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并获得优秀学员,培训中的收获激起她对新课改和新考改的极大热情。从此开启了她科研探路的历程。她承担了省“十三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3个,市重点课题1个。她坚持在教学实践中搜集素材,在教学反思中提炼理论,有五篇论文分别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新班主任》等省级期刊上发表。
今年是我省新课程改革的开局之年,在资金少、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齐老师充分发挥了教务处主任的作用。她在主管校长的支持与指导下,带领全校的教研室主任和备课组长,共同研读国家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和课改先行省份的经验,学培研三结合,制定出学校课程改革八项相关制度。疫情常态化下,她带领全体新高一教师积极利用线上教研推进新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参加了两轮新教材网络培训,并组织开展了高考学科新教材线上研讨展示课,共计出课108节,提前完成了新教材一个月的备课任务,有力保障了新教材改革的高质量推进。
四、千击万磨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疫情面前方显英雄本色
庚子岁首,疫情肆虐,面对防控疫情与备战高考的双重压力,齐老师带领高三教师开始了“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她带领大家尝试过各种线上教学的方式:提前录课、平台直播,也曾尝试过三种教学模式:分文理集中授课、分班级辅导答疑、最后确定为班级为单位授课考练相结合。学校“停课不停”线上教学工作有序展开,有效保障了高三复习备考和高考的质量。在此期间,她协助教学校长制定出8个线上教学相关制度,编排了21版各类课表,扫描622张试卷,组织10次全体高三线上测试,开展以平台使用和录课软件使用为主题的校本培训,参加人数达323人次。在培训教师学会线上授课技术的那段日子,她经常是连续工作16个小时以上,为全学年的教师解答疑惑。她也是高三的一名政治教师,线上教学更是以身作则。她制作了47个教学课件儿,网上批阅试卷1000余份。
随着抗疫战线拉长,返校遥遥无期,线上教学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学生视力疲劳,纸质试题缺乏。再难也不能委屈了学生,再苦也不能耽误教学!她先后三次带领高三备课组长到学校查分试卷近千套曾连续工作20小时,清点试卷磨破了手指,弯腰驼背累坏了肩颈,短暂休息过后,她依然奋斗在教学一线,同事们戏称她为“铁娘子”。
“铁娘子”也有流泪的时候。6月6日开始,她默默地承担起去隔离点为师生送试卷的工作。顶着35度的高温,她总是如约而至。每天在群里收到老师们的嘱托,她都会第一时间为师生找好试卷送到牡丹江宾馆。每次送题,她都要温暖地问一声,大家还缺少什么生活用品,她会一起送去,还总是关切地说,家里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说,她自己办不到,还可以请学校的其他老师们帮忙。送完试题,她总是给每个隔离的老师打个电话,站在他(她)们的窗下,唠会儿家常,问候一声安好,陪着大家说笑以后,在返回的路上她为自己的战友流泪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考验了每一个教育人。齐晓玲老师经受住了考验,也因此获得了市教育局党组颁发的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表现突出的荣誉证书。
近年来她先后获得教育局记功奖励、嘉奖奖励、优秀教师、优秀考务工作者称号等荣誉。
人生中的许多成功都需要静守,齐晓玲老师只是静守在自己职业的这片沃土上,可我们却看到了桃李芬芳。深流的静水,于无声中滋润万物,齐老师将平凡的教师生涯演绎得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