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网络中国节

【网络中国节·中秋】节日名称的由来

日期:2025-10-02 08:13 来源:百度百科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中秋节,在进入秋季的第二个月,以十五月圆为标志,这天正值三秋之中,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比平时更亮,又谓之“月夕”。因为中秋节在秋季、八月,又名“秋节”、“八月节”;因为祭月、拜月,又叫“月节”、“月亮节”;中秋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因此又称“团圆节”、“女儿节”;各种瓜果成熟上市,因称“果子节”。侗族称为“南瓜节”,仫佬族称为“后生节”等。人们在中秋时节欢聚赏月、祭祀、庆贺丰收。

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原始的“祭月”活动曾定在干支历的“秋分”之日,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据中国天文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第二个月,古人常以“孟(伯)、仲、叔、季”排序,故农历八月又称“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

来源:百度百科

撰稿:百度百科

校对:百度百科

一审:杨红斌

二审:方龙云

三审:苏喜刚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相关信息
智能问答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