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前教育法》的颁布,幼小科学衔接已经成为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如何将入园环节转化为幼小科学衔接的黄金时间,在自然的入园环节中去培养幼儿适应小学的关键能力。
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经验与我们本园教师的研讨发现,当前入园环境环节存在以下问题:
一、入园环节的时间管理比较粗放化
首先幼儿入园的时间是有差异的,时间跨度大。这个时间段教师需要同步处理,晨检、入园环节的指导,会导致教师活动指导的碎片化。
二、入园环节无秩序
某一个时间段涌入了大批的幼儿都挤在更衣室。在幼儿园入园后,孩子没有一个缓冲的环节,导致儿童聚集。
三、活动形式单一缺乏个性设计
教师在进行入园环节设计时,往往是面向大部分幼儿,没有考虑到不同幼儿的个性化需求,流程僵化,缺乏灵活性。
依据《学前教育法》当中指出,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原则,结合调查问卷当中反映的活动形式单一,指导策略不足等现实问题,我以“生活即教育”理念为核心,将幼小衔接当中的四大准备,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以及学习准备有机融入到入园环节。
首先我将幼儿的入园环节,分为2个部分,分别是班级签到以及今日活动计划设计。
1.班级签到
小班开展情绪签到,教师创设了互动墙,幼儿在入园以后需要先去旋转瓶盖,在瓶子里抽取自己的心情卡片,有哭脸有笑脸,将情绪具象化。
中班我们进行星期的签到,幼儿通过将个人姓名牌粘贴到自己选择的小组后,在小组里拿取带有小组标志的组标,贴在星期签到墙上,横向对应自己的名字,纵向是星期。孩子自己决定座位,允许每天自主选择活动小组,在操作的时候,自然习得有关于星期的时间规律,为幼儿建立时间管理能力。
大班进行双钟管理员,幼儿入园以后,他就会观察传统钟表和电子钟表,幼儿会自己将两个钟表进行对比。游戏中幼儿自己习得了有关时间的认知经验。同时找到时间之后,还需要在标有数字1~1010~2020~30三个不同的数字区间的本子内找到里面带有自己学号的专属日历,在今天的日期空格里,将你入园的时间记录在日历打卡当中,在签到时其实孩子就会潜移默化自然习得认识日历的一个技能。
2.设计一日活动的计划
一日活动中,可以在入园的环节了解幼儿:你今天的计划,比如小班我们可以以口语表达的形式开展早安悄悄话,我们先拿一个玩偶,小朋友们之间可以互相说一说,以耳语的形式传递。通过情景对话,完成幼儿从自我表达到社会参照的一个心理过渡。
中班,我们可以让孩子拿出他的画笔去设计,用图画或符号制定我们当日的计划,比如我先画画再跳绳,完成以后用贴纸标记上我的进度。这个过程当中,强化了幼儿的时间规划能力,同时也衔接了小学生活当中有关于课表的初认知。
大班就可以去说一说我的一日计划,开启晨间计划演说家,孩子还是利用图号或符号进行表达,制定我当日的计划,比如先跳绳,再搭积木,最后画画,直观的去呈现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这样的一个顺序,同时向同伴讲解我计划的理由,通过这样的计划活动,培养了孩子的时间规划意识,无缝衔接小学课程表,从自主计划过渡到规律作息的准备。
以上展示的案例及我的做法都是我在我班及园内进行了三个月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幼儿的动作发展、时间管理、社会交往等维度均有显著进步。幼儿的入园积极性提高了,情绪很良好。一日活动的开展也很顺利。经过一系列的入园环节,幼儿的运动水平得到了提升,身体素质增强。家长也表示现在孩子入园特别积极,不再拖拉。因为想要早一点去打卡时间,跟小朋友分享我今天的计划。
以上就是我针对如何在入园环节开展幼小科学衔接的方法和举措,让我们以法为桨共同助力幼儿衔接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