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学前教研员,我亲历了学前教育从粗放发展走向规范提升的蜕变。2025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正式施行,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当国家意志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郑重托举起每个幼儿生命最初的重量,作为一线学前教研员,我深知这不仅是纸面宣言,更是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是我们肩上的责任与使命。
一、法治护航,明确教育方向
在学前教育法正式实施之际,我市教育局组织了一场关于《学前教育法》的解读培训工作,旨在让全市幼教工作者明晰法律条文,掌握其中意蕴。
学前教育法开篇强调了“学前教育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一规定为学前教育注入了鲜明的政治底色。这指导我们教研人员在今后日常教研工作中,要做到积极引导教师将党的教育方针融入保育教育全过程。牡丹江红色资源丰富,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杨子荣烈士陵园及纪念馆、东宁要塞、镜泊湖抗联遗址群……一个遗址一个故事,一座纪念馆一份传奇,弘扬红色精神,在幼儿的脑海中注入鲜明的政治底色,是我们最基本任务。因此,在日后教研中,要指导教师深入开发、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例如,在课程设计时,要考虑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故事会”“革命小英雄”等主题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革命精神,培养爱国情怀。这些实践不仅能够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价值观教育,也能让教师深刻认识到,学前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引领。
二、教研赋能,推动质量提升
学前教育法明确提出“加强学前教育教学研究和业务指导”,这为教研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实践中,我们构建了“双轨四步”教研模式:以“生活+游戏”为双轨,通过“观察-支持-记录-反思”四步循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例如,在“幼儿自主进餐”项目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用餐行为,发现部分幼儿存在挑食问题。我们随后组织教研活动,引导教师设计“食物探秘”主题活动,通过种植蔬菜、制作美食等方式,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这些实践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也让教师学会了用研究思维改进教育行为。
法律还强调“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这让我更加关注区域教育均衡。学前教研部门在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中就明确提到了要推进教研指导责任区建设,探索对乡村园、薄弱园的指导模式,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依据此计划,我们组建了市学前教育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通过组建专家团队,发挥示范园引领作用,点对点帮扶薄弱园提升保教质量;并开展了乡村幼儿园帮扶行动计划,通过“牵手乡村,伴幼同行”活动,对乡村幼儿园进行帮扶指导、送培送教,切实解决乡村幼儿园实际问题。这些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法治为教研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而教研则是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三、展望未来,共绘教育蓝图
回望学前教育法治化的征程,每一步都非坦途。资源分配仍存短板,部分家长理念转变尚需时日,教师专业成长呼唤更系统的支持……但《学前教育法》的出台,无疑为行业锚定了方向,赋予我们披荆前行的底气与法理支撑。
法律文本或许是冰冷的,但其所守护的,却是人类最蓬勃喧闹的生命开端。作为一名教研员,我愿继续做这法理与童真旷野间的护航者,我愿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为每一个孩子能够享受公平而又优质的教育保驾护航,为每一位教师能够在专业成长中感受到职业幸福而不懈努力!